另一邊,玄烨下了朝坐着步攆回到後宮,先是去了慈寧宮給太皇太後和太後請安,寧德是常在的,今日卻是多了郭絡羅氏家的兩姐妹。

自從姐姐宜嫔纾毓産下皇五子胤祺,讓孝惠皇太後撫養,纾毓也便找着借口過來,而妹妹木蘭則在第一次侍寝的時候就立刻懷上了身孕,還未誕下龍種就先已經被被封為貴人,竟與入宮三年的寧德平級,雖然是寧德主動推辭晉封的,但保不了下面的人就見風起浪,不過好在寧德素來是個好相與,仍是待她如常。只是一時間這姐妹倆竟成為了後宮中的新貴,風光無限,改過了溫嫔鈕祜祿氏海瀾珊,引得無數人眼紅。不過木蘭仍改不了弱弱膽怯的性情,一切以姐姐的心意做主,即便是到了慈寧宮中仍是低着頭坐在姐姐的後面。平常見到敬嫔和端嫔的時候竟會緊張到說不出話來,對此纾毓也只能對自己這個妹妹搖頭嘆氣了。

看見玄烨進了門,寧德起身要去為皇上倒水,只是今天多了一個宜嫔纾毓已經搶先着上去遞水,寧德退過,對自己默默一笑,轉身又去重新倒了一杯,卻是太皇太後日常喝慣的老眉君,把茶奉給了太皇太後,對着皇上行過禮,才又回到位子上坐好。

玄烨對着寧德微微一笑,這幾日他都是讓寧德侍寝的。白日看來,她難得穿着一身水綠色的錦繡旗袍甚是溫柔大氣,頭上也簪了鳳尾髻子,随着她頭随意地搖擺而一閃一閃,流光四溢。記得聽她略微提過,這些日子,佟妃邀她幫忙共同處理宮中的一些瑣碎事務,因此也不宜穿得太過素淨,于是今日見她打扮得倒比過去顯眼許多,因此不免多看了她幾眼。反倒是宜嫔一向是穿得出挑的,多看了反而看着有些無趣。

“皇帝,”太皇太後開口喚了一聲,玄烨忙收斂心神,凝神靜聽,“皇帝開的博學鴻儒科今年取進了不少人吧?“

康熙朗聲說,聲音帶着一絲輕快:“是啊,都是一些名家大儒和江南念着前明好的仕子們,推舉上來與試的有一百四十三人,取五十人。朕想着全部取足名額,便是等外的也一概授官。不願做官的,也給個名義,算是致休的,也好消弭他們漢族士大夫的亂想,促進滿漢的進一步融合。”他頓了頓又繼續說下去,“除顧炎武、黃宗羲等人拒不接受薦舉外,其他如朱彜尊、汪琬、毛奇齡、施潤章,湯斌等江浙一帶的名士都應選錄取,朕讓他們入翰林院纂修《明史》,即給他們找了個事做,也好安天下衆人的悠悠之口,告訴他們前明已經是過去時了,明史都修好了,讓天下百姓就安心做我大清的子們吧。”

太皇太後聽了微笑着點了點頭:“皇上的話說得很對,德兒你說是吧?”

寧德因為一貫是與皇上讨論天下之事慣的,自己本身也識得漢文,對詩詞歌賦也有一定造詣,因此在家的時候就聽過顧炎武、黃宗羲之流的大名,見太皇太後問起,便不假思索地含笑回答道:“這話說的是,秦始皇掃六國,車同軌,書同文,才有漢興,國家一統百姓樂業,百廢俱興,有了張衡儀、蔡倫紙、相如賦。至魏晉八王之亂,天下便不可收拾。只有天下先安定了,才能有文化的興盛。如今天下太平了,三藩之亂,現在只有個吳世璠還在蹦跶,已經不足為患,國家一統,指日可待,皇上今時又開了博學鴻儒科,正是大清興旺之兆啊!”

玄烨聽着寧德的說話,不住地點頭,面上挂在滿意的笑容。只有了郭絡羅氏家的兩姐妹久處後宮,聽得雲裏霧裏,只是知道德貴人這一番話引得太皇太後和皇上聽了很是高興,木蘭則還罷了,唯唯諾諾地聽着寧德,纾毓卻是滿心的厭煩。